桑植陈氏考(二)

陈佐 阅读:11008 2014-10-27 11:48:12 评论:0

 

【陈氏人物】桑邑陈姓古往今来人文荟萃,文官武将英才辈出,多不胜数,仅陈之佑一脉裔孙,自清雍正七年(1729)改士归流桑植立县以来,乡举入选拔贡者有陈名芹(碧涧)、陈名奇(瑞亭)、陈天恩(宝恩)、陈天成、陈天瑞(辑五)、陈才高(仰之)等人。其中陈名芹荣任五品候铨直隶州州判,陈天成任陕西鳌屋县知县,陈辑五为八旗教习,陈仰之为候补江西直隶州州判。还有陈天载、陈才麒两人均为陕西试用县丞。武将中有陈仕游,曾任龙山上辰旗(今龙山县猛必乡一带)偏将,陈明开(得玉)、陈敬纲、陈名典任过迁总,陈天俊(光华)任过云南镇楚雄营都司,等等。滋将桑植陈氏重要历史人物简介如下。

    陈从(?-76年,史称“溇中三杰”(陈从、覃儿健、谭戎)之首。东汉武陵郡充县溇中今桑植县淋溪河白族乡、金藏(今天星山林场)一带人。他幼习刀弓、行侠仗义,被当地土家人拥为首领。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47-49)“溇中精夫”相(向)单程起义被镇压后,朝廷对土民征收大口每岁一匹,小口两丈的“贡布”而外,还“猥增贡赋”,致使“徭役失平”,土家人“愁增赋役、因蒙酷刑”。陈从与覃儿健、谭戎等人不得不“邑落相聚”,揭竿而起,反抗东汉王朝的残酷统治,便于章帝建初元年(76)春,率领土人山民3000多人,顺溇水而下,一举攻破零阳(今慈利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捣官府、杀长吏、抗贡赋,深得人民热爱拥戴。而朝廷对陈从的“反叛”则深恶痛绝,血腥镇压。是年冬,命令武陵郡守收买曾与陈从过节的“零阳蛮”4000余人,将起义军打败,残杀“土蛮”400余人,陈从也英勇就义。

    陈镇(生卒年月不详),南宋初期湖广安福所寺院坪(今桑植县陈家坪)人,陈姓徙桑大宗之佑公一门四世祖。自幼秉承军家人庭训,崇文尚武,练就文武艺,贡献帝王家。据《安福所志》载:宋绍兴四年(1134),南阳德安府制置使杨太与刘豫通作乱,顺汉水而下,蹈襄阳六郡。朝廷令岳武穆岳飞领兵征讨。时颖川陈镇为岳飞麾下之义勇谋士。岳飞遂令陈镇调酉水所军民1200人诸峒蛮兵千余之众,统领助战,不数月襄阳六郡悉平,陈战功卓著。绍兴五年(1135),陈镇领兵作为先锋,随岳飞率领的数万大军镇压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由于酉水士兵与各峒蛮士兵,凶悍骁勇,善在本地作战,终于击败义军,廹使其首领杨幺赴水身亡,近20万起义军编入抗金大军。此役陈镇再立殊功,他以军功升任行军统制,册封威武将军,世袭罔替。其后班师回所驻守,兼管各峒蛮民,世守斯地,长控牛落隘,捍控土夷,后曾逢调贵州清平卫平叛,凯旋而归,仍回防安福砦,长期屯兵牛落隘,扼守永定至安福砦之官道,保一方平安,镇殁后人感其浩荡宗功,在牛落隘建庵祭祀。

    陈虎(生卒年月不详),名丕,号“法刚”,清乾隆年间陈家坪人。年幼读私塾两年,生母病故,他不忍后母虐待,随一樊姓草医学艺,樊膝下无子,见法刚忠实可靠,遂认为义子,将祖传医术精心悉传,樊老病卧临终前,嘱陈:在人世上要做有益之事,真要想为黎民百姓解除痛苦非到茅山(一说是武岗)求师学艺不可!愿你做到,说完病故。陈虎安置义父后只身前往,历经两个多月艰苦跋涉,终于抵达江苏句容县茅山,拜在郭兰英门下为徒,法刚天资聪颖,没几年时间,法水、法术、医药、武功均学到了手,师徒间产生爱情并私结姻缘。此事被掌山法师郭的父亲知道后,几次欲将陈置死,均被兰英搭救脱险,后乘夜私奔,终于返回桑植。夫妻俩给山民们带来福音,用法术、医术、针灸、气功、巫术等相结合的办法,为各族人民祛病去邪,往往手到病除。山民称他们为“活神仙”,夫妻俩逝世后,疾病疫情袭来,人们便在其坟前焚香求救。有的巫师还借其名义雕塑影形神像“扛”神附仙,祛邪驱魔治病,两百多年来,嬗联传承。

“陈氏六拨贡”自清道光丁酉年(1937)起,所举行科举乡试中,桑植陈家坪陈姓禀生,竟婵联六届拨贡,他们依次是陈名芹、陈名奇、陈天恩、陈天成、陈天瑞、陈才高。其它恩贡、岁贡均不在此列。故至今有陈家坪人科考——通场利的歇后语。

    陈名芹(1814-1890),字碧涧,军家峪人,23岁中丁酉科拨贡,候选直隶州判,后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官职未实补,回籍办校,时学堂垉有“邺架万卷,请业千人,弦读四闻,里下称文圃”,“诸弟子知名以百数人”之盛况。他还精于医术,为人正派,大有学者风度。其后来者五拨贡之四,承其衣钵之传。

陈名奇(1819-1890),字瑞亭,名芹胞弟,为道光已酉科(1837)拨贡,父亲豪放而清秀,受其胞兄境遇之影响,厌恶官场,拨贡不赴京廷试,亦就读于岳麓书院。窗友刘长佑出任云南总督,将遣使迎赴滇,并委任知县。名奇行走两日,忽笑曰:吾竟如此热衷仕途乎?而时道亦如何对待官员乎?遂别使者而归。

陈天恩(生卒年月不详),名芹之姪,咸丰年辛酉科(1816)拨贡,他高傲自负,不可一世,藐视官达显贵。曾为曾国藩幕燎,曾国藩战太平天国军失利,上书朝廷有“屡战屡败”一语,天恩议改为“屡败屡战”,其义大相径庭,即受众称赞。后曾在当众议事,对天恩微有沉脸之色,天恩遂“埣花翎于几上”甩手而去,而后游山访友,客死他乡。

    陈天成(1841-1880),字海峰。同治癸酉科(1873)朝考拨贡二等第一,发陕西盩厔为知县。他为官清廉公正,“县狱无滞”。时秦晋大旱,“市上至售人肉”。天成上本求赈,而关外则摧解兵粮。其力呈辞而未准,终于缴起民变,饥民铤而走险,欲杀征粮者,天成极力周旋,请求缓征,“事乃定”。请求朝廷为肇事饥民缓减刑事之文“词意哀恻”,“公遵遣一人完案”,后盩厔县为之立碑纪念,至今该县人仍传颂其事。

    陈天瑞(生卒年不详),光绪已酉科(1885)拨贡。少时家贫,读书无钱,便早晚去做竹工。族人陈立礼重其才资助入学,天瑞奋发苦读,文章锦绣。拨贡入京接受西方文化,论文议事则妙笔生花,见者不知南疆山国之民,惊以为摩天展翅鲲鹏。但终不得志,仅官八旗助教,竟以微疴客死于中州汤阴。

陈才高(?-1919),字仰之,陈家坪人,清末己酉科拔贡,侯补江西直隶州判。他幼年极其聪颖,十岁便能写诗,令塾师惊奇叫绝,时桑植知县龙启涛认定是可所塑之材,以先秦两汉及唐宋诗文许其习之,于是才高探索游弋其中,诗文自成一体,尤善画,以兰竹见长,旁及医学,涉猎广泛,惜生不逢时,战乱频繁,不能一展才华,苦不得志,也不免满腹惆怅,从流传下来的几首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和悲哀。

陈吉爕(生卒年月不详),清同治桑植陈家坪人,他侠肝义胆,又才思敏捷,极具辩才。当时桑植国税粮仅伍佰两银,而知县嘱粮吏加征一倍,他徒步赴京,上请朝廷,户部准诉,减去浮征。知县论律当罪。审讯官诘问他:桑植数以万户,别人都无异议,独你为何喜讼?答曰:桑植距京师万里之遥,诉状怎可人人都到,于是以抽签定夺,只因小民中签,义不容辞,状告奸猾官吏,他们吞噬百姓血汗,百姓卖儿卖地迫害死者无计其数。审讯官又说,你县本贫土,又有何物,又有何物让官吞食,吉爕答曰:土地生万物,万物都刮尽。又问:官府树大根深,你一小小百姓,如何能告倒?对答:天崩地裂,哪怕总蔸(总督)也翻根。此时突发暴风雨,电闪雷鸣。审讯官突问:你以民告官,天理不容!吉爕从容笑答:不是天怒,乃上苍为民落泪而泣矣。审讯官无言以对,只得秉公而处,陈吉爕能在天子之都从容以对,为民请愿,伸张正气之义举,至今仍在民间传颂。

    由于桑植陈姓多系军家出身,崇文尚武,历代文官武将辈出,仅国民党军就有陈氏军门十将军,他们是:空军上将陈有维,陆军中将陈牧农、陈仕,空军少将陈名籍、陈名政,陆军少将陈图南、陈策勋、陈涤瑕、陈梦文、陈越菲。百十名校官,数不胜数。现择其部分文武要人介绍如下:

陈图南(1887~1927),谱名才鲲,生于空壳树军家峪(今空壳树乡空军村)一殷实之家。少时入当地私塾,稍长就读常德省立二师,毕业后,于宣统元年(1909)与县人谷岸峭、谷毓英、李重华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深造,加入同盟会(后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翌年,随黄兴等回国,参加武昌起义。次年任《国民》编辑,不久调任国民党军第5混成旅少校军事法官。民国2年(1913),孙中山命其为湘鄂川黔联络使,返回湘西扩充革命武装。民国3年(1914),介绍贺龙、谷虎(谷绩廷)加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民国4年(1915),袁世凯窃国称帝,全国各地掀起讨袁靖国风暴,陈积极追随孙中山等,四处奔波,民国5年(1916)春,支持贺龙、谷虎等刀劈盐局夺枪暴动。民国13年(1924),贺龙任川军混成旅旅长,陈为参谋长。翌年8月,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离贺旅去常德治疗。民国15年(1926),贺龙任国民革命军9军1师师长,挥师北伐,陈返回贺部任少将参谋长。北伐初期仍致力于革命,并立有战功。但因其阶级本质所限,对贺龙追随并重用共产党人周逸群等,心怀不满,以至背叛革命。“4·12”事变后,他身为国民革命军独立15师参谋长,倒向蒋介石,极力反共。4月,乘贺部在武汉休整时,暗地唆使桑籍团、营长柏家厚、刘景星、陈策勋(图南侄儿)、陈佑卿(陈黑)等反动军官,闹军饷,搞哗变,以谋杀贺龙。阴谋败露后,陈欲率众潜逃,被武汉国民政府公安局缉捕处决,时年40岁。

    陈牧农(1902~1944),谱名有礼,字节文,生于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一清贫农家。陈幼读儒学,聪明好学,成绩优异。间为塾师代课蒙童,备受称道。稍长,决心外出求学,父母则节俭以力持。1922年考入长沙工业中学,接受新学,假期返乡,攻读古文。1925年暑假,无路费返家,时值黄埔军校招生,他毅然报考被录取,又无路费赴粤,由桑植族人陈伯陶资助50块银圆入学。军校毕业后,编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因治军甚严,骁勇善战,擢任营、团、师长。国共合作抗战期间与八路军联手杀敌,于大北水市、张家口等地,转战年余,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名将。1942年,升任为卫戌陪都重庆的第93军中将军长。1944年春,日军攻陷长沙、衡阳,广西告急,与蒋介石有仇隙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急电最高统帅部派精锐驰援。牧农奉令消弭国难,率部于5月从四川綦江出发,日夜兼程。6月到达广西全州,立即布防,阻敌南犯,以捍卫时为战区司令部驻地桂林安全。在距全州仅50公里的黄沙河,血战日寇,虽敌我力量悬殊,但其率孤军奋战,亦“于敌以极大创伤”。在此危急关头,张发奎不仅不派兵增援,反电令陈后撤,9月14日全州被敌侵陷。此时,张旋电令陈军长赴桂林开会,及至东门,被宪兵拘押,以“擅自放弃阵地,贻误战机”罪名,先斩后奏。于9月20日在桂林近郊处决,时年42岁。牧农被杀后,全军不服,其妻马绮虹叫冤重庆,蒋介石不予理睬,激起黄埔同学和93军将士众怒申诉,蒋才作出“撤销罪名,作阵亡怃恤”批示。其遗骸先葬綦江,后移葬武昌洪山,火化骨灰存山西太原马绮虹家中。

    陈士(1891~1951),谱名均熙,字子康,后改称慈航,汩湖乡叶家桥村人,后长驻县城澧源镇。陈士幼习孔学,及长入省二师(常德)求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后历任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部参谋、陈部驻南京办事处主任、省参议、国民革命军19独立师政训处主任,桑植、龙山县长兼挨户团团长、十六路军总指挥徐源泉部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咨议及步兵中校,参与“围剿”红军。抗战时期,历任澧县国术馆长、县长兼土地呈报处处长,19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日本投降后,复任省参议。1946年回桑植,与连襟何紫兰父子沆瀣一气,贿选为“国大”代表,左右县政。1948年任第九行政督察区(沅陵)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后升为中将)。翌年3月2日,任凭湘西数千土匪将沅陵和辰溪兵工厂洗劫一空,专署工作人员大部逃散,他这位“光杆司令”潜逃古丈。同年7月,与未到职的八区专员双景吾换取文印后,陈与部属经王村去八区(永顺)专署赴任,被地方势力拒绝入境。9月,陈转道大庸,向被解放军击溃的国民党102军军长张绍勋、师长兼大庸县长谢叔周乞求将八区专署移设于兹。张、谢慨然“允诺”。正当陈得意之际,警卫班被解除武装,陈本人也被监视。驻在城外的侄子陈梦文(少将)见势不妙,拖枪逃遁。10月16日大庸解放,陈趁混乱溜走,次日逃至桑植利福塔三岔湾与其侄会合。此时,桑植、永顺均已解放,解放军47军141师政治部闵主任令陈去永顺商洽投诚事宜,陈称病未去,派陈梦文带部分武装投诚。他与几位亲信潜至桑植上河溪、五道水一带,纠集土匪武装李玉书、刘平如、朱还浦、朱怀瑜等千余人,于1950年春组成“湘鄂边反共救国军”,并在上河溪挂起“湖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第八区保安司令部”牌子,自任“专员”兼两个“司令”,妄图顽抗到底。先后指使土匪在岩屋口、江西坎袭击我军政人员及剿匪部队。同年10月,陈所部匪伪军政组织被摧毁,陈本人逃至湖北鹤峰被擒。次年1月17日,处决于鹤峰水沙坪,时年60岁。

    陈伯陶(1891~1953),谱名文钧,生于县城一商绅之家。父陈南星系晚清秀才,以经商开书店为业。陈幼习孔学,8岁能写诗文。1904年考入省西路师范,与林伯渠、蒋翊武等秘密参加华兴会(同盟会),传阅散发《洞庭波》《黄帝魂》等进步刊物,积极宣传三民主义,被开除学籍遭通缉,改名国钧,潜至沪淞就读于上海公学。1908年转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组建学生自治会,创办《嘤呤会》等刊物,再遭开除,后转读广益中学。时革命党人谭延闿主湘,陈因两次革命活动的影响,被资遣留美,初入歇根大学,后转入伊斯诺斯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学位,继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系,获国际公法硕士。因成绩优异,被康乃基国际和平研究会选为国际公法研究员,获侯选博士资格。陈身处异域,心系祖国前途命运,“五四”运动中,与董维健、王伯衡等组建爱国委员会,被公推为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巴黎和会时,他用英文写出《废除日本廿一条要求》等文章,致力于爱国救亡运动。

    1920年秋,陈回国返桑,力图搞欧美式联邦自治。时贺龙任靖国军桑植独立营长,力荐他晋省。他追随赵恒惕,任省宪审查委员会委员、省务院秘书长。陈奔走鄂赣,推行“联省自治”,未得响应。后试走教育救国之路,1921年秋,任省二师校长,与时驻常德、桃源的贺龙交往日厚。翌年春,任教于省立工专、商专、法专3校,随即出任这三专合并的湖南大学总务长。

    1925年,贺龙驻节澧州,同年冬,赵恒惕密派两师湘军来攻贺龙,妄图消灭贺龙所部,陈等探得军情,派人星夜乘火轮急驶津澧以告,使贺龙及时撤至川湘边境,转危为安。翌年,他在武汉时获悉桂系军阀胡宗锋追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便急告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的留美学友董维健,并提供车辆,使之安全转移。后董在南京被捕,他又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身份,多方营救。

抗战时期,陈先后出任永(顺)保(靖)龙(龙山)桑(植)督察专员、重庆中央政府党政考察委员会委员、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滇缅铁路督办公署总督办、国民党中央军委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武汉市第二特别区管理局主任秘书、交通部总务司司长和经济部矿业司司长等职。1949年8月,同程潜等在长沙和平起义。共和国建立后,任省参事室参事,1953年在南京病故,终年63岁。

       (以上陈图南、陈牧农、陈士、陈伯陶四人传略引自新编2000年版《桑植县志》)

    陈有维(1909~1966),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第3联队少将联队长、第3署副署长。一次对日空战中,他身负重伤,驾机空投炸沉日寇海军停泊在黄浦江口的旗舰,因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战“民族英雄”和“飞将军”。1948年后任空军第2军区少将副司令官、海南区空军指挥官。1948年去台湾,任空军总司令部作战司令部司令、空军副总司令。1965年7月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空军二级上将。1966年3月14日在台湾省台北市病逝。

                                                   (以上摘自《湖南军事人物志》)

    陈之佑一脉众多裔孙中,民国以来,涉足军政文化知识各界男女英杰,如众星闪烁,不胜枚举。最有名者为“陈氏九兰(南)”:一为陈图南(见前述简介)。二为陈兆南(1891-1951),谱名才燮,省立二师卒业,历任陆军17师68团行营副官、省督军署咨议。1923年贺龙出任川军混成旅长后,他任四川江津县县长。1925年贺龙驻节澧州,他被委任行营参谋长,继任贺龙师驻汉办事处主任。1926年受贺龙所嘱,投家族陈渠珍为湘西垦屯军第五路司令。“七·七”抗战暴发后,他因身受重伤,定居长沙,就医于湘雅医院,得友人介绍,委其为省府参议员。1940年长沙沦陷后,返回空壳树军家峪,研制“大同圣药”、“木瓜丸”等中草药,送沅陵、长沙等地医院临床实验,效果良好,报经国府卫生部批准注册,批量生产,为救助抗日将士提供药物。1946年他竞选“国大代表”未果,1948-1949年,他闲赋于侄子陈策勋旅师部,实为幕后策划,抗拒解放。1949年10月桑植解放后,他曾向人民政府坦白自首。1951年土改中,因历史问题被处决。三为陈震南(1889-1935),谱名才鹏,毕业于省二师,任湖南省靖县视学员,因地方兵匪蜂起,政局混乱,不到两年,回桑办团练,任县团总。1925年贺龙任澧源镇守使期间,他被委任湖北省松滋县县长,因执政奉公,颇有官声。1927年5月,其胞兄陈图南在贺龙师骟动兵变被枪杀后,震南心虚,随即同从武汉拖枪逃逸返桑的侄子陈第勋等人,潜回故里参与剿共活动。1935年,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创建湘鄂川黔苏区根据地,他惧怕“打土豪、除劣绅”斗争,企图潜逃,被农会抓获处决。四为陈馨南,谱名才焄,省立二师毕业后晋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深造,是桑植首位北大生。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较为开朗,毕业后回桑从事乡村教育和地方行政工作,上世纪30年代初,被公推为第二区区长。一次,被苏区红军抓获交贺龙批评教育后,深受感动,书赠“賜我再生”匾额给贺龙,决心金盆洗手,不再为国民党反动派为虎作伥,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五为陈仲南(谱名才灵),六为陈季南(谱名才炳),都是博学之士,陈季南还是一名革命烈士。

    此外,“陈氏九南”中还有3名巾帼俊杰。她们都是知书达理,严受庭训的知识女性。一是陈侠南,她是1926至1927年春期间,桑植开展农民运动中的女界代表,被推选为首任县妇女协会主席。“马日事变”后,她回到家乡,创办龙虎山三民女校(后发展为达泉乡国民中心小学),是桑植首任女校长,为家乡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1940年湘西民众教育馆赠以“好为湘西传盛事,坛鱼衔到澧水边”匾额给予表彰。红二六军团北上长征后,反动派大肆进行铲共活动,她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掩护一名叫黄远宁的地下党员青年教师,并给足盘缠送他安全离境(建国后黄曾任浙江省邮电局局长)。二是陈樾蔭(谱名才兰)。1942年春,桑植县初级中学成立后到1949年春,她一直担任这所全县最高学府的教导主任,1946年她强忍亡夫失子之痛,把全部爱心倾注于莘莘学生身上。在全省统考中,名列前茅,受到省府嘉奖,也备受全校师生尊崇。最后“一兰”为陈淑兰,是九南中的幺妹子,是一位颇具叛逆性格的大家闺秀。“七·七”事变后,抗战军兴,她是桃源女师篮球运动健将。毕业后投笔从戎,投入抗战民族英雄陈有维所部总空军部队服役并与之倾心相爱,不顾双方父母、乡党极力反对,与同乡同族结为夫妇。既当陈司令官的贤内助,又为麾下女高参,使他们的爱子陈名籍成长为空军将领。1990年她回桑探亲,为贺龙教育基金会捐赠2万元人民币巨款。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女兵,表达了拳拳赤子之心。

    民国时期军政界县团级人物中还有陈孟文、陈越菲、陈策勋等。陈孟文(1904-1950),谱名兆孝,又名璞、涤瑖,陈越菲(1911-1950),谱名隆郅。孟文是陈仕的侄子,越菲是陈仕的侄孙、孟文的侄子。陈仕、陈孟文、陈越菲为叶家桥陈氏,被誉为“叔侄公孙三将军”。陈孟文中央军校毕业后,正值全面抗战暴发,他便投身抗日战争之中,历任浙江义乌县国民党军第10监3科中校科长兼运输大队长,第9监4科中校科长,第九战区水陆联运处上校处长,中央军训部辎重科上校科长,第九战区93军军部上校参谋主任。抗战胜利后调任湖北鄂北区储运处少将处长,河南商丘第六绥靖区第4处少将处长,湖南沅陵第八区保安司令。1950年12月被错杀,1983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平反,恢复投诚人员名誉。身为陈仕侄孙的陈越菲,早年在贺龙部当过连长,中央军校毕业后,历任南京总统府内门官、湖南省保安部队团长、保安少将旅长、中央军校津市调查处主任及水警局局长、大庸县县长、第八区(永顺)保安司令、国民党暂1师旅长等职。1948年10月18日在大庸县城向解放军缴械投诚,1950年12月在沅陵处决,1983年6月经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属于错杀,予以平反,恢复其投诚人员名誉。

    同陈仕混迹军政界的还有其堂弟陈疏艾(谱名均协),历任湖南第九、第八行政督察区财务处处长等职。

    集官僚、政客、企业家素质于一身的陈策勋(1900-1950),谱名广用。以他为中心,汇集官匪特为一体的陈氏众多凶悍之徒。陈自称“军家人”后裔,性敏黠,善钻营。7岁入陈氏塾馆,十二三岁入县高等学堂,后因家贫辍学务农,1918年随堂叔陈图南结识贺龙,任靖国军贺龙营军需。1921年任湘西巡防军第2支队司令部上尉副官。越两年,转随川军混成旅贺部任副营长、旅部少校参谋,得贺尝识。1924年初,与陈佑卿(陈黑)等“桑植十大青年”被贺龙送入云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编入澧州镇守署及国民革命军9军1师贺龙部任机枪营营长(陈黑为手枪营长),参加北伐。1927年春,参谋长陈图南乘鄂城整编之机,煽动哗变被杀,他和陈黑与贺龙反目为仇,拖枪逃回桑植,投靠反动当局,出任桑鹤剿匪总指挥,极力仇贺反共。1928年,春桑植起义暴发后,与黔军龙毓旅多次“清剿”工农革命军(后称红4军),同年7月在洪家关打死红军团长李云卿,9月勾结永顺团防张恒如,将贺龙胞妹贺满姑凌迟处死。翌年,陈为前驱,勾结国民党军25师闫仲儒旅在庄耳坪重创红4军,致使团长贺贵如、陈宗瑜以下数百名将士伤亡。此后他铲共邀功,颇得尝识,1930年9月升任新31师补充团团长,1932年被委任桑植县长兼保安大队长。次年调任湖北随州34旅参谋长。1934年返回湘西与陈渠珍结亲联旅,入陆军军官高级班受训,结业后任湘西绥靖1团团长。他因在芷江借“剿匪”之机,滥杀无辜、焚毁民房去职,转投湖南保安司令王育瑛部,任第二区(常德)保安副司令,1938年任湘黔护路司令。次年卸职回家。

    陈返县后,在空壳树创办“策勋生药厂”,土法研制出“一天膏”、“救驾星”、“枪伤粉”、“痔疮粉”等药品及“百根冰”饮疗两用酒。并将产品呈送国民政府卫生部检验、经济部核准批量生产,以拯救缺医少药的抗日将士。1941年捐药数十箱支援前方,获国民党政要蒋介石、张治中、陈诚等及省府通令褒奖。陈因此被委任国际医药研究委员会委员、省中医协会主席,名躁一时。次年,他与县人筹办县初级中学并充任校长,因缺学历被何三畏替代而结怨。1943年秋,他收罗惯匪陈植树、陈星如等乌合之众,组建清乡大队,拥枪自雄,被湘鄂边“剿总”傅仲芳委任县清乡大队长,后被傅调往永绥(花垣),以整训为由解职缴枪,遣散所部。1945年陈在省党部活动,回县就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翌年与何三畏之父何紫兰竞选县参议长败北,结冤尤深,曾与何氏多次火拼。1948年陈任常澧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春,任陆军独立1旅旅长,同年初夏为抗拒解放,国民党14兵团司令宋希濂,将其所部改编为新暂编2师,陈任少将师长。他纠集永桑庸数十股土匪地霸、以其族中惯匪地霸陈植树、陈星如、陈炳吾分任第1第2团团长、警卫长共5个团、4个大队、3000多名乌合之众的土匪武装,妄图在湘西负隅顽抗。他们先后均落得身败名裂,并被镇压的下场。

    陈姓在民国军政文化界政人物中,还有湘西统领军统领府秘书长、《湘西军工计划书》作者陈去华(谱名峻严)及其季子、装甲兵团中校、台湾国大代表《荣军报》主任陈克纯,郭汝槐兵团101团中校团长陈岳生,慈利县县长陈大金,陆军上校陈广安,第四战区上校团长陈才耿等人。

    陈岳生(1920~1997),白族,马合口白族乡人,中师文化,国民党军起义团长。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暴发,陈与在常德读书的彭跃华、朱世烈、谷忠生等20多名桑植学生,同仇敌忾,立即组成抗日救国宣传队,返回故乡,进行抗战救亡宣传。翌年春,他再次返乡。在抗日大学武风分校负责人董必武等人影响下,在马合口招收50多名学生,开办抗日小学,除学国文、算术等教材外,全是“抗战课本”。他把12岁以上学生编为“童子军”,每日军训,以图将来保家卫国。每逢马合口场期,还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呼口号、唱歌曲、办墙报,宣传抗日,“抗小”前后开办两年,培养了抗日人才。1939年夏,他投笔从戎,入中央军校17期学习,毕业后奔赴抗日战场,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军新13师39团连指导员、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幕阜抗战、常德保卫战等著名战斗,为捍卫国土立下战功。抗战胜利后他编入国民党军郭汝槐兵团101团任中校团长。1949年11月,随部驻扎四川宜宾时和郭汝槐将军一起举行起义,接受改编。1950年回乡省亲,因父命难违,没有重返部队,在乡劳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遭批斗监管,他无多怨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认定为起义将校。1982年当选湘西州人大代表。1984年以后,任连续两届桑植县政协常委。1997年5月因病去世,享年77岁。

陈岳生还是一位军旅诗人,在战事余暇作了不少诗词,自编《丘八诗》集,被《桑植县志》精选录用。所撰文史稿十多篇入选桑植县政协文史资料。

    陈慕素(1893~1930),谱名峻严,字去华,号威民,土家族,空壳树乡铺峪里人。慕素天资卓异,勤奋好学,童年即能诗文,被乡党誉为神童。生前友好常言:“去华先生之勤于学,世所罕见,日以继夜,废寝忘食,苦读一生,大有颜回之高风,惜寿命短促,年与颜子相上下即辞世矣,殊属太惜!”1914年,他于长沙广益中学毕业后,即赴澧县,从师慈利吴恭亨,研习国学。1917年回里,适陈氏族中父老倡修族谱,称慕素文才,求为主纂。他难屈父老厚爱,慨然允诺。不久,南北战起,四境骚动,修谱暂停。1919年,慕素召集原有人员,恢复修谱工作,克期而牒成,深受族人称赞。

1924年,独立19师师长陈渠珍驻节保靖,闻慕素之才,礼聘为统领府秘书长,从此慕素成为其幕府中一大智囊而出谋献策。任职期间,他深感湘西地处湘鄂川黔边区,山高水险,地瘠民贫,交通梗阻,经济、政治、文化十分落后。为开发湘西,改变贫困面貌,拟定《军工计划书》,上呈陈渠珍构划建设湘西宏图。主要项目有“清匪安民,整顿社会治安”、“举办教育”、“发展农业”、“振兴经济”等,多为陈氏采纳,先后实行。如在清匪安民、整顿社会治安方面,对各县地方武装头目,采取加官封爵之法,委以一定军职,令其清剿打家劫舍、扰乱地方的零星散匪。如大庸周铁鞭,龙山师兴吾、刘紫梁,酉阳周燮卿等,受委封后,所在各地零星散匪,多不敢轻举妄动。此以毒攻毒、擒贼先擒王办法,直被官方袭用到湘西解放前夕。至于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方面,慕素建议陈渠珍在湘西十县腹地保靖,创办十县联合中学、模范小学,后又相继创办茶叶小学、女子小学。一时间,保靖成为湘西十县的文化中心。陈氏还根据自己的军事需要,采纳慕素等幕僚意见,在保靖开设十县联合银行,在凤凰开办兵工厂,并在水运交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客观上都收到一些有利湘西经济发展的效果。

    他驻保靖时,与陈渠珍朝夕相处,商讨军旅大事和地方建设,深得陈氏信任。他历川黔边境之役。由保靖而凤凰,由凤凰而保靖而龙山,无役不从。终因军务繁重,戎马倥偬,积劳成疾。陈渠珍十分关注,派人送往长沙治疗,惟愿早日痊愈,回部供职。不幸病入膏肓,医治无效,病逝长沙。噩耗传到凤凰,陈渠珍极为悲痛,亲率僚属迎灵柩于陈氏宗祠,并亲自主祭,撰写祭文,召开追悼会。将慕素之长子陈克勋、次子陈克肖、三子陈克纯接往凤凰模范小学读书,培养成才。

慕素善诗能文,平生著有《为木庐文集》、札记、书信、电文、传序、学稗、诗词、军工计划书等20余万言。客居凤凰时,凤凰绅士曾以高薪聘请他主纂《凤凰县志》。慕素璧还俸金,于公余总揽其事,惜不久与世长辞,事终未果。

    陈莫如(1871~1950),谱名才廷,又名爵如,字子云。空壳树乡陈家坪村人。莫如幼聪慧,勤读书,16岁得中秀才。平生淡泊功名,以设馆教徒为乐,先后在陈家坪、龙虎山、大木塘、县立高等小学执教,可谓“桃李满三乡,师谋雄七泽”。贺龙敬仰其德,拜其为义父,并代聘淑女刘老安人为内助,生有八子。次子陈广许追随贺龙革命捐躯。六子陈广鲁、七子陈广卫为抗日分别牺牲于浙江和衡阳。时县长王素波题匾“为国捐躯”褒扬。莫如虽清贫,但“修桥利涉,慷慨乐捐,凡有善事,尽力而为,贤德良节,人人称赞”。1946年其修生圹。县内八大名人谷梅桥、彭石渠、陈凤楼、陈才良、彭运舟、陈策勋、彭德芳、彭魁儒在圹前八方石柱各自为之题诗,赞扬其高风亮节。现墓碑石柱遗迹尚存。

    陈才耿(1907~1960),亦名才羹,字慕贤,空壳树乡龙虎山人。才耿7岁就读于龙虎山陈氏族小,从师陈去华,与陈士伯、陈维舟等为同窗好友。18岁入贵州铜仁步兵学校,卒业后投陈渠珍部,历任排、连、营长。1936年到洛阳军校深造,毕业后入国民党军128师任职,赴抗战前线,参加著名的上海会战。1940年他入编79军暂6师3团任副团长兼军部搜索营营长。1941年于江西阳伯寺一带重创日军,立有战功。1942年初夏。日寇重兵将国民党军围困于湖北桔子园地区,恰79军军长夏楚忠也被围困,久突不出,军部特务营苏营长几度接应失利。适逢搜索营经此,才耿迅即部署部队,亲率一个排精兵,突入重围,终将夏军长一行救出。此后擢升为暂6师3团团长、上校军衔,继续征战在抗日前线。1945年夏,率部在湖南武岗芙蓉山参加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日本投降后,他入南京交通学校学习。1947年任长沙火车北站值班站站长,并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1959年因历史问题被遣返家乡。翌年病故。1984年广州铁路局为其平反。

    陈若皓(1914~1971),亦名三才、星白,土家族,瑞塔铺镇人。父陈有贤,清季秀才,母彭氏,均早逝,由胞兄陈三多供其读书。若皓生性热情,极富才气,读书勤奋。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三中高中部师范科,1937年春毕业,他矢志教育救国,受聘桑植县立澧源小学(县一中前身),初任教师,后任教导主任,1940年擢升校长。时为永顺专区6县最年轻的县城小学校长。他教书语数兼长,管理精干严密,尤重民族气节教育,一反师道尊严古板传统,与学生高歌同唱救亡歌曲,频频召开演讲会、读书会,亲率师生到各乡开展抗日宣传,慰问抗日家属,一开桑植教育新风。时澧小升学率连年名冠永顺全区,成为省立永顺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来源,得到教育家丁超注重,并前来考察。1941年下期,他被省立八师校长彭婠容聘为其附小主事(校长),兼简师部教员,后又兼任校学习部指导老师。陈主持附小后,以“三重”(个人声誉、业务能力、热爱学生)为条件,选聘教师,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员,育人管理,样样精通。用一年时间,改造旧关庙为附小校舍,动员全体师生搞课余劳动,填平一个万人坑,搬走大片荒山,开辟一个大操坪,两个篮球场,美化了校园环境,学校经常开展体育锻炼、讲演和学科竞赛,优胜者送外地参观,开阔眼界,全校形成勤劳向上、文明礼貌新学风。两三年时间,附小声誉鹊起,当时到处传播“学堂好不好,先去送附小”之说。1943年,省主席王东原闻名亲临视察,大加赞赏,即赠400块银圆嘉奖,彭婠容更为满意。

    1949年10月,永顺解放。陈仍留教永顺民师(原省立八师),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竭诚为新中国培育人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劳教5年。1962年返籍,以补鞋勉强为生。“文革”期间屡遭批斗,1971年腊月二十三日,忧郁病卒。亲友们徒为保护其遗骸,葬之高山荒野,更名“陈浩皓之墓”。1979年他被平反昭雪。1988年秋,海峡两岸门生近两百人,集资为他重建巍巍丰碑,以志永念。

占陈姓人口一半的桑植陈氏女人中,有被贺龙传记文学专栏作家朱泽云称之为“伟大母性”和洪家关七十三寡妇里的两位陈老安人:一位是堪称贺龙“嫂娘”的陈桂英,打鼓泉乡人,是贺龙堂嫂,红4军1团团长贺桂如烈士的母亲。贺龙在幼儿期间,曾喝过她的乳汁。1929年9月,其独生子贺桂如英勇牺牲,她含辛茹苦将烈士遗孤贺兴仁、贺邦靖(中纪委委员)等父女5人抚养成人,并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功不可没。解放后,贺龙曾亲自给她写信慰问,倍加敬重。另一位是红军营长贺文信烈士的遗孀陈小妹,她是瑞塔铺镇马井村人,丈夫壮烈牺牲后,她携独生子贺学孝长住后戚娘家,纺纱织布,做苞谷阳春,母子相依为命,终于盼来了解放,传承贺门香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共和国开国元戎廖汉生将军的母亲陈良桃(1883~1964)老妈妈。她是长瑞乡三百磴人(今樵子湾乡钟家台)。年及笲与有“土家才子”之称的廖茂材喜结良缘。上世纪20年代,作为川军混成旅旅长贺龙麾下主要谋士(时称师爷)的廖茂材,因常年东征西突,南北转战而积劳成疾,1924年客死四川酉阳(今属重庆市)龙潭镇,留给陈良桃妈妈两儿一女,长子廖汉生还不到13岁。她强忍悲痛,坚毅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茹苦含辛地把子女抚养成人。还积极支持廖汉生参加贺龙所领导的革命队伍。1927~1928年,廖汉生先后当上樵子湾乡农会主席、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并参加工农红军以后,长瑞乡乡长朱照寰勾结桑慈团防头子朱疤子,多次对陈良桃进行残酷地迫害,威逼她交出当“共匪”的长子。1930年夏季的一天旁晚,廖汉生回乡省亲,探望母亲、弟妹和出生不久的女儿廖春年。朱照寰纠集数十名团丁,围屋捕捉廖汉生,她急中生智,巧与周旋,使大儿子脱险,但敌人恼羞成怒,拳捧交加,整得她死去活来。陈良桃一家再也不敢在此居住下去了,于是便逃到龙禧乡乡长陈物亨治下的赤溪陈家湾“后戚”乡里避难,果然得到了保护。1935年11月,担任红8师政委的廖汉生随部长征,铲共势力捲土重来,一时腥风血雨,愈演愈烈,扬言要对红军家属斩草除根。陈良桃又携儿带女,逃至转任达泉乡乡长陈物亨、陈辅华兄弟治下陈姓聚居地陈家坪一带,躲避灾难,在深山老林中以做包谷阳春,给人做小工营生度日。抗战军兴,国共合作,形势稍有好转后,他们一家才慢慢回到家中。此后,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当年的红军解放了桑植,使这位开国中将廖汉生的妈妈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还有一位是堪称“陈氏九南”“姑妈”的杰出女性陈慧娴,她是留日学生、回国后历任张作霖部警官、四川自贡盐局局长、湖南龙山县知事谷毓英先生的夫人(原籍四川人)。她不仅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随丈夫任满回籍双溪桥谷家坪(今刘家坪白族乡)后,即将与谷毓英厚交之原四川江津县知事陈兆南家族,认为“后戚”娘家。她虽拥有殷实家产,并不买田置地,而致力于智力投资,将子女谷忠谋、谷忠明(女)送大学就读,还慷慨解囊资助陈兆南弟妹陈馨南、陈侠南、陈樾荫、陈季南等人外出读书求学,终将他们培养成才,使他们成为名扬遐迩的“陈氏九南”一代英才而传为历史佳话。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cn/post/426.html

标签:桑植陈氏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支持博客公益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