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桑植民歌 - 永远的桑植民歌

永远的桑植民歌

陈佐 陈佐 2018年04月07日 桑植民歌 我要评论(0人讨论)点我,加微信关注 4168次浏览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桑植民歌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以来,桑植民歌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命、生产和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智慧和力量。桑植民歌源远流长,浩若烟海,桑植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歌的海洋”,她优美动听的旋律被音乐专家誉为“流金溢彩的金色旋律”。

        桑植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中华民族灿烂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印制的第一本《中国民歌》,其第一首就是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

        桑植民歌从远古的历史中走来,是一部融入群众心底生生不息的 “诗经”

        桑植,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地,是湖南张家界的后花园。3~1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在桑植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1988年1月,在桑植县城朱家台发掘了一处400平方米的旧石器,专家确认距今已有10万年的历史。在这里还发掘了5000年前的陶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安志敏教授和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实地鉴定,建议命名为:“桑植文化”。

        桑植,以土著文化为主体,又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屯兵是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桑植地处湘鄂川黔东部前沿,从夏代晚期开始,历代朝庭从未放弃对湘鄂川黔“西南夷”的征战,官府屯兵桑植长达3000多年历史,兵源有20多个省区。从桑植文化内涵和形式看,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高山族、蒙古族等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看到湖北、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内蒙、安徽、江苏、浙江和东北等省区的地域文化。

        桑植,山高林密,全县有1万多个山头,有40万亩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原生态森林,100年以上的古树有30万株以上,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3万株以上。一山生两水,水流到湖北的是清江,流入湖南的是澧水。澧水全长378公里,穿越9个县,浩浩荡荡汇入洞庭。人民群众吸天地之灵气,在生产生活之中,以歌传情,表达喜怒哀乐,既有高山的雄伟粗犷,又有水乡的温柔绵缠,犹如天籁之音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人如痴如醉。

        桑植有10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桑植的历史有多长,桑植民歌的历史就有多长。桑植民歌不是为歌而歌,最早同样产生于劳动,那是在岩缝里生存,那是在绝壁上攀登,那是在艰苦拉纤中、背负不了、忍受不住抗争自然的哀号和呐喊,那是天底下最催人泪下的苦歌!

        赤裸的膊子上深深地勒着篾编的纤绳,赤着的脚在刺骨的石头上穿行,佝偻的腰要斗过一江的水,咬着牙,拉着纤,一步一步逆水而行,春夏秋冬,或歌或哭,歇斯底里,无拘无束,仅船夫调就有80多种。这远不是我们现在欣赏的《纤夫的爱》的那种浪漫情调。

        水有源头,歌亦有源头。在桑植的土地上,在澧水的河边,最早有记载的文人作品就是屈原。他在《九歌》的《湘君》中借湘女之口吟唱: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而在《湘夫人》中,更是如啼血杜鹃,反复咏唱,一腔深情,两次放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在结尾时再次至真至诚表达心声: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澧浦。穿透历史的岁月,我们仿佛看到屈老夫子溯澧水而上,观两岸风光,且歌且的情景。

        到了1942年的《桑植县志》载有:雍正五年,邑人张宏在城西捐地创建武庙,有歌舞楼,白叟黄童尽歌舞。

        桑植民歌从火热的生活中走来,是滋润群众心灵的阳光雨露 

        桑植民歌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面镜子。桑植有3474平方公里,45万人,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6%。桑植民歌是桑植人民在封闭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重要载体。用桑植人的话说,一天不吃饭可以,半天不唱歌受不了。桑植民歌对桑植人来说,像空气、像雨露、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桑植民歌在类别上有山歌、小调、花灯、风俗歌、劳动号子、薅草锣鼓、儿歌、红色歌谣等;演唱方式上有独唱、对唱、盘唱、联唱、串唱、合唱、赛唱等;可以自由自在地吟唱,也可以在节庆中郑重演唱;可以愉悦地歌唱,也可以哭唱丧唱,如哭嫁歌、丧事歌;可以流淌欢乐,也可以如泣如诉地抒发情感,因而有很强的普遍性和群众性。

        桑植人纯朴而机灵,善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又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达到特殊的效果。其修辞手法是学者研究不尽的主题。 
  大田栽秧行对行, 
  芹菜韭菜种几行。 
  郎吃芹菜勤想姐, 
  姐吃韭菜久想郎。 
  桑植的地理环境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人们出门爬山,劳动在山,依山而居,顺水而行,弯弯的山道,纯洁的泉水洗涤他们的身心和生活,相互一声问候,穿越森林流水,传递到对方,山的灵气,水的清凉,泥土的芬芳,花的鲜艳,叶的飘香,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婉转优美,充满着山音水韵泥土芬芳。 
  在生产生活中,男女之间,互相爱慕,出口成歌: 
  送妹送到十里坡, 
  手捧泉水送妹喝。 
  今年秋天喝一口, 
  明年春天还不渴。 
  他们表达爱情,善于讲究白描,决不轻易用我爱你直述,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意味深长。 
  郎在高山打一望, 
  姐在河边洗衣裳。 
  唱个山歌丢个信, 
  棒棒捶在岩头上。 
  桑植人民,无论男女老少,尽是歌手,随口对答,应付自如。船工、木工、岩工、铁工都有高亢激越的号子;栽田种地,有山歌助兴,采茶有采茶的歌,插秧有插秧的歌,薅草有薅草的锣鼓,随编随唱,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劳动。唱着小调抒情,唱着灯调起舞……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岁月沧桑,日月悠悠,民歌不老。 
  桑植民歌也记载着民族的历史、迁徙。如700多年前因战事而定居桑植的云南白族人,现已发展到10万人,成为中国第二大白族人聚居地,他们承上启下地传唱: 
  …… 
  家住云南喜洲睑, 
  苍山脚下有家园。 
  …… 
  另一首《十送》中唱道: 
  …… 
  五送郎的鞋, 
  鸳鸯二面排。 
  我郎穿起走四海, 
  莫忘大理街。 
  …… 
  日积月累,桑植民歌像一座高山巍然耸立,像一泓海水既深且广。党和政府组织文艺工作者搜集的民歌有8类10000多首,已整理的有2300多首。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后8次来到桑植采风,最长一次达3个多月,步行3000余里,他把桑植当作第二故乡,把金色的旋律融入歌曲《小背篓》等创作歌曲中。湖南民族民间歌舞团及省艺术学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广州军区文工团、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100多个文艺团体的专家学者来桑植采风,创作的歌曲进入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或插曲。 
  平民百姓爱唱桑植民歌。 
  专家学者研究桑植民歌。 
  领袖伟人赞扬桑植民歌。 
  五道水,是澧水的发源地。这里山好水好人的嗓子好。这个镇出两名歌手为共和国总理演唱桑植民歌。解放初,土溪洞村的娄菊香在北京为周恩来总理演唱桑植民歌;汪家坪村的黄道英2001年4月5日在张家界为朱镕基总理演唱桑植民歌 。 
        1995年3月27日,桑植本土歌手尚生武、向佐绒在张家界伴陪江泽民总书记走几公里路,边走边唱桑植民歌 。 
        桑植民歌手先后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贺龙、江泽民、乔石、李瑞环、李岚清、李铁映、杨尚昆、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演唱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像桑植漫山遍野的马桑树一样,风吹不断,雪压不弯,火烧死了枝叶,根依然顽强活着,春风一吹,又吐新芽! 
        桑植民歌已成为桑植山水泥土的一部分。 
        桑植民歌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桑植白族民歌手谷兆庆能讲300多个故事,唱500多首民歌,82岁时,在贺龙体育场举办的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周中,面对数万名观众,引亢高歌。85岁时,是哼着民歌离开人间的。 
        创新是桑植民歌的灵魂。大革命时期,《门口挂盏灯》、《马桑树儿打灯台》是革命民歌的代表。解放以后,群众创作了《土家唱起跃进歌》。桑植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湖南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龙清秀为了群众的利益呕心沥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全国公务员的榜样,群众创作了新桑植民歌《楷模》,由著名音乐家白诚仁作曲,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为了歌颂美好的山水和生活,他们创作了新桑植民歌《最美还是八大公山》: 
        天上也在传 
        地上也在传 
        湖南有一座八大公山 
        泉水叮咚石上流 
        鸽子花开天下安 
        锦鸡拍翅林中飞 
        大鲵啼叫在溪水边 
        开天辟地的藤和树 
        沧海桑田到今天 
        小草青青千千岁 
        大树参天万万年 
        万物和谐共日月 
        牵手相约大自然 
        天上也在传 
        地上也在传 
        湖南有一座八大公山 
        吊脚楼里住神仙 
        筒车打水也浇田 
        花灯翩翩追彩梦 
        仗鼓声声响在山里面 
        祖宗留下的歌和舞 
        灿烂辉煌到今天 
        山歌好比澧源水 
        春夏秋冬流不完 
        走遍天下山和水 
        最美还是八大公山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结桑植民歌是从泥巴中长出来的,是从马桑树上长出来的,是从包谷酒中酿泡出来的,是从火塘的烟斗中薰出来的,是从姑娘出嫁时哭出来的,是从情郎情姐的眼神中眨出来的,是从战争的烈火中烤出来的。 
        桑植民歌在历史上、艺术上,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和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桑植民歌从战争的硝烟中走来,是追求幸福与光明的战斗号角 
        桑植民歌区别于其他地区和类别的歌谣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就是除了她的娱乐功能等外,她还对革命战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贺龙于1928年2月,按照党的指示,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8个人,4支枪,从上海回到家乡湘鄂西桑植洪家关,组建工农武装。当时的党组织,特别重视宣传发动,贺锦斋、周逸群带头创作革命歌曲,在县城和洪家关的街头巷尾,组织教唱《农民协会歌》《红军歌》《卫兵歌》《妇女歌》《起义歌》《暴动歌》《行军歌》等。如《农民协会歌》: 
        农民联合起来,黑地又昏天。 
        压迫数千年,挨冷冻, 
        受饥寒,农民苦无边。 
        年年扶锄犁,天天不空闲。 
        熬过荒月苦,盼来打谷关。 
        四六三七租上齐,衣食不周全。 
        …… 
        贺锦斋师长创作的《老子本姓天》歌谣: 
     &n

除非注明,发表在“陈佐博客http://chenzuo.cn/post/1506.html”的文章『永远的桑植民歌』版权归所有。
  • 微信
  • 陈佐博客微信号 szczbk 微信扫一下或长按微信二维码图片>>再点识别图片中的二维码>>点关注!发广告、新闻请发QQ邮箱:5957127@qq.com 谢谢支持!!!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本文转载于『陈佐博客』原地址投诉。我们会在72小时内删除。
      «   2023年1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搜索
    最新留言
    • 网上张家界自助游
    • -------------------------------- 张宴的博客 --------------------------------
    • 陈佐博客京东合作网站
    • --------------------------------
    •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