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桑植县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
民俗文化是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世界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表现在旅游经济上,世界上很多国家与地区均有成功的鲜例,这对桑植县
思考与实践这一创举指明了方向。张家界是一座以旅游立市的新兴城市,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同时推动着全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
展。桑植是一个有28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其民俗文化都很有特色。然而笔者重点调查了白族民俗文化,并针对白族民俗文化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主题作以下思考:
一、桑植白族民俗文化现状
1、民族性组织的成立与经费投入为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桑植县的白族是七百多年前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的,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变迁。
自1984年以后,迁徙而来的白族人被重新认定了,并成立了芙蓉桥等七个白族乡,其白族人口比例平均高达80%以上,而在天星山等乡镇场白族人口也有不等
比例分配,这对传承与发展白族民俗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流通平台;2009年3月,桑植白族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一个合法的研究平
台。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每年下拨给每个白族乡的专项资金是5万元,主要用于白族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2、白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为旅游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白族有其悠久的文化传承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民俗活动,这些为白族民
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基础保障。位于桑植白族乡境内的名胜众多,如廖坪三绝、麦地三胜、芙蓉三奇、雄关古镇、千年银杏、天生石桥等等,均是有名的自
然资源,桑植民歌里的白族歌曲众多,还有仗鼓舞、花灯舞、霸王鞭等民族舞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白族民俗文化;白族的服饰、饮食、住房、节日等习俗都
很有特色,数百年相传,白族民俗文化就在这种背景里得到发扬广大的。
3、张家界独特的山水地域和民族风情为桑植白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张家界的山水世界闻名,“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引来无数国内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其独特的土家族、白族等民族风情更是让游客留连忘返。桑植作为张家界不可分割的旅游元素,在张家界“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的同时,桑植也在
“打造生态与文化精品,构建活力帅乡魅力歌乡”,这也必将桑植融入张家界旅游的大背景下,也为白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近些年来,桑植县各级政府也较为关注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重大节日举办了较多的民俗文化活动。如麦地坪白族乡的祭游神,芙蓉桥白族乡的上九庙会、
三月街、第二届白族乡文体联谊活动,马合口白族乡的仗鼓舞、花灯舞、傩愿戏,淋溪河白族乡成立十周年庆典等等,社会各界媒体也给予了关注与重视,中央电视
台,省市县电视台和省市报纸均对桑植白族民俗文化活动有所报道,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广大的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也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了桑植的白族民俗文化,对
桑植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桑植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民族观念淡薄。桑植县虽然成立了白族乡,白族民俗文化活动也能因上级要求举办几次,但总体来说,政府组织的活动太少,民间自发组织的就
更少了,主要是多数人们认为白族早已被汉化了,既不穿白族服饰,也不讲白族话,根本看不到什么白族的特征,再加上桑植乡镇财政困难,举办活动的经费无法得
到有效保障,于是就不大关心白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致使很多一般干部想干而限于领导的不重视不支持,很多想法无法变成现实,就更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了。
2、没有整体规划,全局意识不强。桑植县的七个白族乡分布得比较临近,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一个中心,每次举办活动都是自己乡搞自己的事,闭关主义现
象非常明显,白族乡之间不能精诚合作,把规模做大,把活动影响做广;七个白族乡看来就是一盘散沙,各乡之间不能统一意识,民俗文化畸形发展,有些白族乡只
关注歌舞,有些白族乡只关注习俗,而对于其它民俗特色不大关注,七个白族乡之间也未形成共同谋划的传统,缺乏意识与理念交流,不能互相支持。
3、基础设施简陋,涉及领域过窄。桑植的白族乡虽然较多,但是没有一个白族乡能够只用本乡的设备就完成得了一次大型文化活动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活动所需要
的道具都相当简陋和短缺,很多道具已经破烂不堪了,有些乡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都没有,就更别提排练的固定场所了,这些给活动顺利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障
碍;桑植的白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原本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深化,并向多领域渗透,但民族文化却有断层断代的危险,尤其表现在教育领域的缺失或不
足,其它领域就更难涉及了。
4、特色不够鲜明,尚未形成品牌。桑植的白族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论是文艺、信仰、习俗还是名胜、人物等,都有比较有名气的,但是这种名气只限于桑植,我们
并没有把这些通过有效的方式宣传出去,让世人知晓,也因为我们白族自身的原因,很多很有特色的地方没有把它强力打造,品牌效应并未显现出来,以至于桑植的
白族民俗文化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桑植外的很多人只知道大理白族,并不知道贺龙的故乡也有个很有特色的白族。
白族民俗文化品牌没有唱响,其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无法显现出来,桑植的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各项相应设施的完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都将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三、对桑植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1、领导高度重视,提供资金保障。各级领导都应重视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把它当作是全县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列入领导日程安排。一方面,相对于土家
族、苗族来说,桑植的白族是很有特色的,主要是因为周边的县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湘西的凤凰、湖北的恩施都已经重点开发了苗族与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桑植
再去开发去挖掘土家族苗族的话,价值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而周边县市的白族仅桑植分布密集,会有很多值得大力挖掘的地方,将会形成白族自身的特色,有利于旅
游经济发展的前期开发价值;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对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以大量的活动为载体的,而活动的举办
是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的,足够的资金支持是白族民俗文化活动快速传承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2、做好总体规划,合理设计布局。桑植的七个白族乡各为其政,不能很好的表现其白族化的一面,打不好民族牌,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大局。因此,各白族乡要
统一好白族文化意识,对七个白族乡进行统一合理的布局规划,使白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建立以洪家关白族乡为中心的白族民俗文化旅游中
心,在此地合理布局,大打白族民俗文化牌,成规模地举办白族民俗文化活动;二是将其它六个白族乡全部纳入洪家关白族旅游中心管辖范围之内,把当地的贺龙纪
念馆、贺龙故居、红二六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钟家祠堂、白族山寨等红色旅游资源与本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连成一个整体;三是搞好旅游服务中心的管理
和服务工作,统筹谋划,将旅游发展纳入全市的发展规划布局之中,打造好一个精品,成为张家界旅游开发的另外一个新的核心旅游区。
3、搞好基础设施,拓宽开发领域。桑植白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目前尚处于探索开发阶段,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在修建白族乡公路,
实现好各开发线路的畅通工程,将相应的水、电以及各景点的基础设施落实到位;二是按照总体规划的布局,落实好洪家关白族旅游服务中心的建造工作,将山寨文
化合理地表现出来;三是依照大理白族的建筑物特征,根据本地特色,把表现白族民族特征的建筑物建设出来,如白族三塔、白族民居等等;四是建立好白族文化
馆,广泛搜集白族民俗文化类的史料,并做好整理归档工作;五是将文化领域不断拓宽,向学校、卫生院等系统渗透,不断强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
4、强化特色效应,打造强势品牌。任何民俗文化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是独自发展的,它也会在历史的变更中改变与发展。因此,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与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在桑植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白族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甚至抵制其它各民族的传承与发展,而应该将其它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也纳
入到民俗文化的大领域中,共同为桑植的旅游经济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一是在规划洪家关旅游服务中心时,将其它各民族的特色也纳入其中,统一管理与服务;二
是以白族民俗文化为中心,突出其强势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唱响白族民俗文化品牌;三是花大力度举办好白族民俗文化活动,大规模地展现白族民俗特色,要
做到规模宏大,震动效应强。四是加强对白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增强其民族意识,防止民俗文化断层断代,保持其民俗文化延续性;五是积极主动地与
外界沟通和交流,借才借势,学习先进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经验,努力改善,加强并巩固白族民俗文化的品牌地位。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白族民俗文化是世界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桑植融入了张家界旅游圈,张家界也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全新的桑植,唱响了白族民俗文化品牌,将会推动着桑植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cn/post/288.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